从超市背景看剧集的拍摄时间
周末,朋友给我发了张截图,问:她在超市里经常看到有人拿这种枪在货架上扫来扫去,是干什么的?
我回答:这叫终端手持扫描枪,是和超市后台的后台的信息系统是连接着的。这无线终端器的作用,就是扫描超市上货架上商品价签那一排黑条国际条形码,来查询商品的相关信息。有订单量、到货量、现库存量、在途送货量,包括商品的变价信息等。
而这个手持扫描枪,还有一个作用。就是相对于说原有的那种手抄盘点单和人为点数。速度和准确率都会更高。
她发的这张截图是最近热播的电视剧《突围》剧里的超市背景。这部剧背景写的是在2013年3月,但从这个剧集里的超市商品陈列及布局方式中,能推算出这部剧大概是在2016年-2019年,且是在中秋节前后拍摄的。
为了验证这个猜想,我去网上查了一下,看到是在2018年拍的。
从那几个地方看出来的呢?
1. 超市扫描枪。
这个超市其实是故意做旧的,超市这个终端扫描枪,其实是到2014年-2016后才开始大量的使用的。这主要是因为店内信号基站分布的技术原因。从这家超市的破旧背景来看,并不像是比较早就开始使用扫描枪的。
当然,这个也不一定。所以,还是要放大看细节。
2. 进口食品的陈列方式。
那几年,进口类的食品还是习惯集中性来陈列。这样陈列从表面上看,最主要是为了便于顾客选购,但更深层次的是为了便于管理。
这排货架上主要陈列的是东南亚进口的饮料,含气不含气的都放在一起了。啤酒是德国的常见品牌,都是成系列集中陈列的。像这样的商品结构,超市会将同厂商下的商品进行统一集中陈列,便于店里管理及促销员推荐。
那这样的陈列是什么时候开始调整的呢?
有两个时间段为分水岭的,一个是在2014-2016年。一线城市的进口食品大众认知度高,为了展示一个品类里的商品的丰富度,就把进口食品打散陈列,不管是不是进口的,同一分类的国产和进口的全部集中陈列在一起。
但当时,有很多三线城市的超市也尝试过这种方式,效果还是没有集中陈列的销售好,又调整回来集中陈列。这是因为这一类城市对进口食品的品牌认知度并不高。而相对单位价格,进口的还是要比国产高一些的。所以,进口食品很多超市还是选择了集中陈列。
另一个分水岭是在2019年后,国货的大量崛起。从包装上、从概念上、从颜值上、从细化分的场景上,都不输给进口食品。这时,再让进口食品集中陈列,销售很难上去。这个阶段,反而是由国产新奇特来带动进口食品了。
还有就是短视频及主播带货,让进口食品大众认知度提高,快速消除了信息差。
3. 代表商品的价格区间。
在这些饮料有一个单品,就是you.c1000柠檬汁的价格,140ml的售价是卖7.5元的价格。这个价格相对于2015年前卖到10元一瓶的价格来说,已经是便宜了。但到2019年后,这个价格基本超过6元就很难卖了。
今天在线上的价格是4.7元-5元左右。
4. 大包保健品的主推口味。
从2016年—2019年前,无论是保健品还是大包的冲调食品,主打的概念就是滋补,而红枣味是当时的绝对C位。
这部剧里的燕麦片,主推的是红枣味。而剧中22.9元的促销价格,对比今天普遍都只卖19.9元来说,这个价格本身就说明了当时的畅销度。
5. 剧中的背景。
这个其实很明显,就是超市背景中的店内氛围,用的是中秋节堆头的围布。这是特别典型超市一到年节就爱用的围挡布,主要是用来提升店内中秋节氛围的。另外,就是店内秋冬季的商品占比比较高。
看这部剧里的商品再对比今年快消商品,变小、变好看,还有常规商品变便宜,是近两三年最明显的变化。

知了么资源网 » 从超市背景看剧集的拍摄时间
常见问题FAQ
- 免费下载或者VIP会员专享资源能否直接商用?
-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,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,请勿直接商用。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,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。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。